垃圾治理过程出现的五大矛盾分析
日期:2021.09.07             来源:网络

垃圾治理是围绕“垃圾”展开的社会治理。“垃圾”是具有社会灵性的物质,垃圾治理主体涉及全社会的“党”“政”“群”“企”“社”“媒”,垃圾治理虽然以“垃圾”为客体对象,实则是以全社会为主体对象,是不折不扣的社会治理。仅从垃圾治理主体的多样性便可知垃圾治理世人物事关系的复杂性,复杂关系产生复杂矛盾,这些矛盾有性质之分、层次之分和轻重之分,垃圾治理要理清哪些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大主要矛盾:公益与私利矛盾。这是一种利益矛盾,如何平衡个体的私利与比个体更大范围群体的公益,是垃圾治理必须首先解决的矛盾,这里的个体代指个人或单位或组织或集体或社会或政府)。垃圾治理不允许损公肥私,却也不依赖大公无私,垃圾治理要找到一种激励让公私兼顾、利己利人(公益重于私利或私利重于公益,都是有失偏颇的)。


公益与私利矛盾之下存在众多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其中四种利益矛盾是主要矛盾方面:(1)政府与商品生产者、垃圾产生(排放)者和垃圾处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2)垃圾产生(排放)者与垃圾处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3)垃圾处理者与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4)商品生产者与垃圾产生(排放)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这4种利益矛盾的处理关系到垃圾治理能否消除商品生产者、垃圾产生(排放)者和垃圾处理者三者之间彼此不合作博弈心态达至协商共治、能否消除垃圾处理服务供求失衡达至供求均衡、能否消除垃圾处理的邻避效应达至共建共享、能否消除资源浪费达至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


第二大主要矛盾:供给与需求矛盾。垃圾治理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不平衡矛盾主要表现在量上供不应求,空间上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及其服务范围不合理,不协调矛盾主要表现在垃圾治理供给不能适应垃圾治理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垃圾治理体系和垃圾处理体系不健全。


垃圾治理供给与需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1)激励失当导致垃圾治理主体的选择失准,典型案例如需求侧较难施行源头垃圾减量与分类排放,供给侧以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替代垃圾处理体系,(2)垃圾治理的组织方式误导垃圾治理主体的行为失范,典型案例如特许经营和购买服务导致生活垃圾处理的供给与需求相分离,(3)行政管理体制分割导致垃圾治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甚至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之间还存在垃圾治理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典型案例如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和不协调。


第三大主要矛盾是效率与公平矛盾。垃圾治理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厚此薄彼矛盾。垃圾治理既是经济活动也是社会活动,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垃圾治理兼顾效率与公平要体现在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上,也要体现在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上,更要体现在社会参与和政府干预上。


就当前生活垃圾治理而言,效率与公平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活垃圾处理费支付制度不完善,亟需建立垃圾排放费征收制度、垃圾处理费支付制度和财政支持制度三合一的垃圾处理费收支制度,以支持公平竞争、平衡垃圾产生(排放)者、垃圾处理者和纳税人的利益和打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协同处理农业种养殖垃圾和一般工业垃圾的价格障碍。


第四大矛盾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矛盾。垃圾治理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矛盾主要存在于生活垃圾、危险垃圾等事关民生福祉的特种垃圾治理领域。这些特种垃圾治理领域需要统筹规划、行政特许、政策激励和严格监督等政府干预,甚至需要政府制定价格限制,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准确讲,是市场导向的企业化)。


垃圾治理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如何将政府主导限制在一定范围:(1)制定垃圾治理准则,(2)统筹规划,完善公共政策,集中力量解决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秩序,(3)尊重市场规律,完善经济手段,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福利极大化,(4)主导应急管理和公益性较强、外部性和危害性较大的垃圾处理环节,维护社会安全。


第五大矛盾是及时处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权衡问题。垃圾治理是个逆生产活动,投入大,产出小,但没有垃圾治理这个逆生产,社会生产就不能形成循环经济;经济社会需要平行发展商品正生产和垃圾治理逆生产,只有这样,生产生活才能可持续发展。当然,垃圾需要得到及时处理,但应将垃圾及时处理置于垃圾治理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需要处理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垃圾治理体系和垃圾处理体系,妥善治理和妥善处理垃圾。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