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
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的化肥农药生产大国、进口大国和使用大国。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有些农业产区还存在着污水灌溉作物的情况。根据农业部此前对全国污水灌溉区的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受调查污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核心优势

· 无害化处理,无二次污染;
· 技术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 修复时间短、增容少;
· 经济性强,可资源化利用。

方案介绍

五大湖土壤治理解决方案主要采用先进成熟的生物“就地/异地”处理技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类物、氯化混合物、杀虫剂等进行有氧/无氧循环处理,以有效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加快有害物质的分解和稀释,防止因水土流失发生转移。


技术原理
• 生物制剂一旦应用于土壤,产品颗粒即开始水解,并控制性释放有机物质和营养。这些有机物质和营养能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刺激微生物在短期内迅速生长。微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酶能有效地降解污染物;
• 产品颗粒表面电荷能吸附污染物,这样给土壤环境创造了无数的微生物聚集的场所;
• 为污染降解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如温度和土壤湿度调节等;
• 微生物迅速生长的氧消耗和零价铁微小颗粒ZVI的协同作用,使氧化还原潜力降至-500 mV,从而加剧还原环境的形成,使污染物在极度还原的条件下得到还原和稳固。同时捆束限制有毒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实施步骤
• 以固体形式投放并与被处理的土壤体积的0.05%到5%的比例投放实施;
• 用专门的耕犁设备使修复产品与被修复土壤均匀混合和引入氧气;
• 用专门的浇灌系统使被修复的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适应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使微生物数量迅速增长。浇灌次数由土壤的保湿能力和每周的湿度监测决定。微生物数量增长率通过监测土壤温度而得知。

 

应用案例

被杀虫剂污染的土壤的“就地”整治
• 工程地址:加拿大安大略州
• 污染源种类:杀虫剂(DDT等)
• 污染物描述和治理目标:被杀虫剂(DDT等)污染的34亩表层50cm深的土壤的“就地”整治工程,使杀虫剂如DDT的含量达到住宅用地的标准。
• 工程策略:两个连续的有氧和无氧治理循环被采用。产品比例为1.5 %
• 处理效果:在前两个有氧无氧治理循环中,达到70%的污染去除率。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