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固废行业5大关注点(下)
日期:2021.03.05             来源:网络

三 “无废城市”和“垃圾分类”双主线

1、“11+5”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在2020年踩出节点,生态环境部也透露,将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全国推开“无废城市”建设。

自2019年确定“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至今,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法规,从宣传教育到基建升级,从体系支撑到技术支撑,试点工作取得了醒目的成果。

2020年的攻坚期过后,2021年“无废细胞”建设将更深入,因地制宜探索有特色的地方路线仍是工作落实的主要思路。

业界曾预估,“无废城市”建设向全国推广产生的6.8万亿“蝴蝶效应”将为环保产业打开一个新的量级空间。

2、垃圾分类的2020年格外“燃情”,全国各地新发、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集中成片式出台,“十八般武艺”下的花式宣传以及“动真格”罚款的执法震慑,成为2020年环保界热度高居不下的话题。

随之而来的2021年,这种态势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点名提到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议,基调已定。

截至2020年,已经有不少城市实现了“零填埋”目标,紧接着资源化率的提升被提上日程板上钉钉。

垃圾分类一线牵起固废处置、环卫清洁、再生资源三大领域,已经成为了相关环保企业争相拓展的业务。

四 工业固废处置补短板,危废处置快进入场

总体来看,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一直是几个类别中最大的,但是近年来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5.9%,处置和综合利用合计为76.3%。

不过贮存量基础仍然庞大,3.6亿吨开启的补短板空间仍有望在2021年进入新一轮市场开拓期。

相比之下,工业危废、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增长态势明显。这也意味着,市场需求也会增长。

实际上,2020年我国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上升很快,尤其是医疗危废处置能力。

从我国对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补短板”的决心很坚定,这也导致危废处置相关产业在2020年迎来“小阳春”,连带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业务都有声有色。

而夯实危废处置基础,提高危废处置能力,加强危废处置监管在经历2020年的一轮提升后,2021年继续释放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五 2021年5大关注点
综上,便于我们看清2021年,“十四五”的起始之年,固废领域可挖掘的机遇在哪里,不如作如下总结:

1、关键词可以锁定危废、无废城市、垃圾分类、再生原料、塑料垃圾及生物塑料制品、基建补短板、新基建融合。

2、再生资源领域抓主要矛盾,如低价值回收物的高效回收和高值利用、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废旧家电&电子设备&报废汽车、“互联网+”。

3、关注垃圾焚烧补贴退坡后的“绿电交易”。

4、借鉴国外固废龙头发展架构——固废和环卫业务一体,从2大领域业务关系复杂,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致力于成为综合服务商等角度来看,未来诞生前中末端一站式环境服务商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无废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业务,能否催化出综合型企业,还有待论证。

5、2021年起禁止一切洋垃圾入境,为再生资源产业形成“内循环”再架“天梯”,可持续关注其发展动态。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