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固体废弃物的管控力度丝毫不松懈,并且逐步从“夯地基”进入“补短板”和细化管理的纵深阶段。
一方面,这表明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管控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代表这张“网”需要织得更密。
一 支持力度不减,涉足领域愈微
大方向抓好成果巩固,小领域盯精细化管理,这已经成为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置管控的新形势。
既要让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从科学谋划做起,从统筹管理处着手,也要关注难点、痛点、主要矛盾点。
针对“白色污染”,2020年元旦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一年过半又再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商务部还专门就“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发布通知,可见重视程度。
另,危险废弃物也是2020年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领域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医疗废弃物处置。
从废旧轮胎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废旧家电回收、畜禽养殖粪污还田、报废机动车回收、农药包装回收等“有的放矢”的法规来看,
也越能体现“涉足领域愈微”这一点,也间接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固废管控向细微处渗透,处置能力增强伴随管理模式转变的显著成效。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显然我国打了一个漂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为了“十四五”开好头,奠好基,这一年的“冲刺”效应也是席卷了全国。
就固废领域来看,地方政策法规和标准——《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福建《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重庆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海南省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工作方案(试行)》等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与此同时,各项工作为2020年,以及“十三五”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画上了“各自完满”的句点。
分领域分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形势,也能得出如下结论:
1、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趋势不变,增速放缓,唯一例外的就是一般工业固废,从侧面印证“清洁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持续影响着工业生产。
2、固体废弃物信息化统计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近年来200个左右的大、中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公报越来越准确地反应出我国固废污染防治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作的进程。
3、固废板块标的中,其他细分板块,如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需求释放,不过产业规模目前还比较小。
反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虽然需求渐趋饱和,市场也更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但投资体量依旧不容小觑。
二 综合研判,展望2021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也可以理解为,不仅是未来5年,未来15年的环保产业规划蓝图都已经呈现在眼前。
政策指引的一小步,将成就的或是产业向前的一大步。在此方圆内,2021年的固废市场无疑将迎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