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年)》摘要
日期:2021.04.06             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20〕837号),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结合福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改革创新、完善建管机制的原则,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美丽中国示范省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重点任务

(一)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

1.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1)武夷山脉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保护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内所有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封山育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调整树种结构,加强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改善林分质量。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开展中短期用材林和大径级用材林为主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扩散蔓延。

(2)戴云山脉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推动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通过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优化树种和材种结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防护林建设,建设生态廊道。加快实施松林改造提升,降低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比重。

3.废弃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开展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通过削坡减荷、废渣清运、截水拦渣、土地复垦、生态绿化等工程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改善提升废弃矿区整体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

1.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对全省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完善空气、地表水、海洋自动监测网。加强生态环境实验室和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藻类防控技术中心、省级危险废物鉴别中心,提高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建立重要河流的生态流量监测站网体系,通过水文监测现代化技术,大力提升水文自动测验能力,实现对重要河湖断面的生态流量自动在线监测和预警,并在部分河段探索水生物、河道水文特征演变监测。

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化提升工程。利用自然资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综合监管体系,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环节紧密衔接。规范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生态保护修复秩序,提升我省矿产资源保护及保障能力。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