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正式启动土壤修复工程项目668个,总项目金额约为102.97亿元,覆盖全国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市、区)。与2019年相比,项目金额增长8.31%,项目数量从354个项目增加到668个项目,数量增加非常明显。近三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市场总金额总体较为稳定,近两年基本维持在一百亿元左右。
项目数量上,2020年除2月份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外,其他各月启动数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显著。项目金额上,2020年集中在1月、10月、11月、12月等月份的金额较2019年明显增加,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为主的管理部门较多在第四季度开展招标。
不同类型项目的对比分析
从项目数量来看,2020年行业热度持续增加,除水域用地类外,各类型工程类项目数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农用地类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占比42.37%,超越工业场地类项目,成为年度数量最多的项目类型,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43%;工业场地类项目数量增长放缓,较2019年同期增长8.62%;公共管理/服务用地类、矿山/废渣类、其他类项目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6.82%、65.21%和151.52%。
从项目金额来看,2020年除工业场地项目总金额略有减少外,其他类型项目总金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2020年,工业场地类土壤修复工程项目仍占据行业市场的主要份额,项目金额比重最大,但较2019年同期对比,该类型项目金额占比减少18.69%。与此同时,2020年“农用地”、“水域用地”、“公关管理/服务用地”、“其他”项目金额较2019年同期均有显著增加,增长幅度均在80%以上。水域用地类项目增长幅度最大,达184.42%,其中河北省的“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施工”项目贡献较大,该项目金额为77811.88万元,是2020年度项目金额最大的单体修复工程项目,占年度水域用地类工程项目总项目金额的85.23%。
污染地块方面,江苏排名第一,工程项目金额超过了9亿元,湖南、浙江、重庆、天津等省(市)排名分别为第2-第5名,金额均在4亿元以上。五省(市)工程项目金额占全国污染地块修复类项目总金额的60.37%。
农用地方面,四川排名第一,农用地治理项目金额约为1.80亿元,江西、湖北、广东等省排名分别为第2-第5名。五省农用地治理项目金额占全国农用地修复类项目总金额的57.33%。
2020年四川、江西、山西等省农用地项目金额超过了工业场地项目金额,是该省份最主要的项目类型。
项目空间分布
2020年修复工程项目市场仍呈现重点区域集中的特点,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工程项目金额及数量上仍保持领先,成渝经济圈环境修复工程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项目数量及项目金额均有显著增长。
从项目金额来看,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修复工程项目总金额达51.65亿,占全国修复工程总项目金额的50%以上。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经济圈等三个区域项目金额分别为21.56亿元、16.52亿元、11.3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项目金额的20.93%、16.04%、11%。
从项目数量来看,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珠三角重点区域修复工程项目总数量218个,占全国修复工程总项目数量的32.63%,其中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分别是95个、62个、39个、22个,分别占全国工程总体项目数量的14.22%、9.28%、5.84%和3.29%。
从平均项目金额来看,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珠三角重点区域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为2369万元,超出全国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53.69%。其中京津冀区域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为4236万元,超出全国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的174.79%;长三角区域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为2269万元,超出全国修复工程平均项目金额的47.2%。